国内水产长远发展需要立足自我,不止质优价廉,还要找准市场定位

   日期:2022-12-03     浏览:77    
近日,国内水产业两则报道引发了行业的关注,一是我国首批深远海三文鱼规模化养殖成功收鱼:二是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培育虹鳟“水科1号”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都是中国水产科研水平取得的成就,如何推进科研成果转换,成功获得市场认可是行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n2021082309251061.jpg">
“深蓝一号”养殖的三文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21082309251646.jpg">
虹鳟“水科1号”

在市场上消费者习惯于用“三文鱼”的称谓特指大西洋鲑。几年前,这两种鱼曾经在国内引发过一场争议。当时,国内有媒体报道市场上有商家使用虹鳟冒充大西洋鲑的报道,进而产生了虹鳟鱼是否算三文鱼的争议,同时也有人质疑生活在淡水中的虹鳟可能携带有寄生虫不适宜生吃。

国产水产品可以做到质优价廉

中国农业网此前对虹鳟“水科1号”的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鲑鳟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王炳谦研究员进行了采访。王炳谦研究员对于这个争议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从生物学上讲,三文鱼并不是一个科学名称,而是一种通用的商品名。20世纪70 年代,养殖的大西洋鲑登陆中国香港,根据英文名的粤语发音,将其音译为“三文鱼”。不同于学术名,三文鱼作为并不严谨的商品名,只是对大西洋鲑鱼约定俗成的商业称呼,因此探讨谁属于三文鱼并不具备太大的科学意义,也不是一个科学讨论的范畴,更多是市场行为的结果。

从生活习性上来看,大西洋鲑也分为常年生活在淡水里的陆封型和洄游型(育苗在淡水中进行,成鱼生长在海水中),而虹鳟也有可以生活在海水里的类型。近年来,检疫部门从国外进口的大西洋鲑鱼中同样发现过鱼虱等寄生虫。水产品有没有寄生虫不决定于是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现在,每年都会有一些人感染水生寄生虫的报道,但是从国内研究结果来看,造成感染比较多的如肝吸虫等多出现于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而目前我国虹鳟的养殖现状来看,养殖使用流动的冷水,寄生虫存在几率是很低的。对国内虹鳟主养区多年的监测检疫一直在进行,通过水质监测和鱼药的合理使用,可以规避多种寄生虫风险,迄今为止尚未在国产虹鳟身上发现存在人鱼共生的寄生虫。

王炳谦研究员认为,从食品安全角度讨论,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冷冻之后就可以杀死寄生虫,完全可以生吃虹鳟。事实上美国等国家出售大西洋鲑之前也规定需要低温冷冻一段时间。美国FDA提供了这样三种杀寄生虫的技能:一是在-20℃以下的环境中冻7天;二是在-35℃的环境中冻硬然后接着冻15个小时;三是在-35℃的环境中冻硬然后在-20℃以下的环境中再冻24小时。

“深蓝一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的三文鱼,与国外主产区相比,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水温适宜的前提下,预计每年可收获30万条成品三文鱼,产量超过1500吨,年产值超过一亿元。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深层及底部、覆盖面积与山东省相当的水体,温度、水质、溶氧量等指标都是冷水鱼生长的绝佳之地,成为了养殖三文鱼的不二之选,目前“深蓝一号”养殖的三文鱼已经达到欧盟标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21082309252150.jpg">

深蓝一号

产业长远发展需要立足自我

业内人士人士认为,国产红鳟等鱼类的口感和营养品质并不比大西洋鲑差,事实上,虹鳟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它有着鲑鱼特有的鲜美风味,脂肪含量又较高,口感细腻肉质有嚼劲,特别适合煎烤和红烧。同时虹鳟具备鲑科鱼类明显的橙色或橘红色泽,是富含大量虾青素的特征。要想开拓市场更应该走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成长之路,是否是“三文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立自强的产业拓展精神。

从市场反应来看“搭便车”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20年国内虹鳟鱼的产量是3.78万吨,2019年的产量是3.94万吨,同比下降了3.89%。

一味兼具颜值与营养的生鲜品类,若是在初入市场时,并没有以“山寨”的角色蹭三文鱼热度,而是树立一种新的品类问世,占领国内消费者的认知,说不定还可以成为打响中国鱼类品牌的一枪,可能也不至于出现如今这样尴尬的境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500)this.width=500" src="https://www.zgny.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upload/news/2021082309252751.jpg">

大西洋鲑获得市场的认可也是多年市场培育的结果。大西洋鲑原本也不是日本的传统食品,挪威在当初先后开拓日本和中国市场的时候都花了约10年左右的时间才让当地市场接纳,期间都耗费一番波折。

虹鳟和三文鱼概念混淆,背后或为利益趋势,而利益的驱使,也使得原本有更优选的产业发展“变了味道”。而所有的市场波动与供应转变均是因为需求的清晰化和细化,当消费者对这些事情逐渐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当消费者逐渐开始自己去寻求真相的时候,这个产业将会发生大的变化,也会走向良性的发展。

作者:中国农业网 姜梦奇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