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泡病是池塘养殖鱼类的常见病,鱼苗养殖期、鱼种养殖期、成鱼养殖前期及鱼类越冬后期常有发生,气泡病是由于水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引起的,氧、氮或空气过饱和,都是此病的病因。尤其是鱼苗时候患气泡病的几率会很大,发病后可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春季鱼类多发“气泡病”如何防控?解读鱼得气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气泡病发生条件 1、藻类繁殖过盛,产氧能力强,加上天气回暖,压变低,水对氧气的溶解能力降低,很容易导致藻类产的氧气饱和,以及血氧外溢形成气泡引发气泡病。 2、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底部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气体,在缺氧情况下分解释放出许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也可引发气泡病。 3、杀虫、施肥后,特别是使用农用化肥后(如:尿素、磷肥等)小型藻类大量繁殖,光合作用旺盛,易发生气泡病; 春季鱼类多发“气泡病”如何防控?解读鱼得气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发病症状是什么? 1、鱼苗发病后,头部、体表皮下、鳍膜、肠道及肠壁有大小不等的气泡,发病鱼苗浮于水面,游动困难,受惊后呈挣扎状,不摄食,不久即衰竭而死;鱼种、成鱼发病后,鳍膜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治疗不及时则气泡处出现溃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病鱼体表、鳍条(尤其是尾鳍)、鳃丝、肠内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 3、身体失衡,尾上头下浮于水面,无力游动,无法摄食; 4、如果鱼体再有外伤,伤口会、溃烂、感染疾病。 春季鱼类多发“气泡病”如何防控?解读鱼得气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气泡病的危害 气泡病是在鱼体内和体表出现大小不等和数目不定的气泡,使鱼浮于水面,游泳反常或失掉平衡。治疗不及时则气泡处出现溃烂,还会继发细菌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春季鱼类多发“气泡病”如何防控?解读鱼得气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气泡病的防控 1、控制池水肥度,保持肥、活、嫩、爽,切忌肥水压塘。 2、水较浅、水质肥的鱼池应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保持适宜水位,应对天气的突然变化。 3、加注外源水时要注意水源水的水质状况,新水入池不得使浮游植物繁殖 4、晴天中午勤开增氧设备,保证开机时间2小时以上,促进气体交换,防气体过饱和发生气泡病。 5、少杀虫,特别是菌虫双杀类杀虫剂更应慎用,避免小型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池塘溶解氧过饱和,发生气泡病。 春季鱼类多发“气泡病”如何防控?解读鱼得气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气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气泡病解决办法,先一亩二三斤食盐,换水+开增氧机,水色太浓就用漂白粉或者含氯(强氯精)成分的产品杀藻,最后黑精灵+芽孢调水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