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洲鲈鱼养殖技术:加州鲈鱼常见病与治疗方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面议
起订: 2
供货总量: 20000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山西 运城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1-12-18 03:34
浏览次数: 490
 

加洲鲈鱼养殖技术:加州鲈鱼常见病与治疗方案

游客未注册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该发布人未在本站注册,信息真实性无法保证,请谨慎选择,建议优先选择VIP会员
详细说明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俗称淡水黄鱼,隶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是广温肉食性淡水名贵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肉味鲜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热门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但随着大面积推广养殖,其病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养殖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做好加州鲈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常见鱼病的治疗
1、烂身病


(1)症状:躯干肌肉深度腐烂,严重者腹腔穿孔,可见内脏,或整个尾部肌肉缺失,或侧线以上肌肉全部缺失;病鱼鳃丝淡白,肌肉疏松,恶臭味浓烈。该类病鱼,多数未感染寄生虫病,

(2)防治方法:池塘养殖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二氧化氯,碘制剂交替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傲维,添加量为饲料鱼重量的1‰-3‰。可以采取外消内服(水体消毒、内服傲八黄+傲苷药物)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夏季高温期间可以采取增加养殖池塘水深、适量减少饲料投喂量、保证饵料质量、不投喂变质不洁的饵料及调节水质环境等预防措施,维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减少应激造成的病害发生。

2、花身病(虹彩病毒病)

(1)症状:体表点状或块状浅表性溃疡,乍看似钉虫咬伤,但仔细观察无虫体,镜检常可见大量活泼细菌;部分病鱼鳃盖红肿甚至溃烂,臀鳍、胸鳍基部等充血发红;解剖偶可见肝脏有白斑,或蜡黄萎缩。


(2)防治方法:内服傲独净,拌饵投喂,每一公斤体重用0.2-0.5ml(每瓶250ml拌料80-120斤)连续使用5-7天。

3、诺卡氏菌病


(1)症状:体表花身,创口鲜红,或体表有浓疮,挤压有乳白色脓液流出;解剖可见肝、脾、肾等有白色结节,后肾常见巨大的囊肿物,剪开肌肉可见灰白色结节。


(2)防治方法:采取外消内服(水体消毒、内服傲八黄+傲苷抗菌药物)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另外,在夏季高温期间可以采取增加养殖池塘水深、适量减少饲料投喂量、保证饵料质量、不投喂变质不洁的饵料及调节水质环境等预防措施,维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减少应激造成的病害发生。

4.1烂嘴烂尾病


(1)症状:嘴部或尾部浅表性溃疡,粘附较多有机物;有时也出现背部、腹部浅表性溃疡等。

4.2水霉病


(1)症状:患有水霉病的加州鲈在水面离群游动,在水里可见鱼体有白絮状,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①对鱼进行操作时要小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霉菌的感染;②池塘中发生此病时,可用真菌NO.1全池泼洒。

6、1车轮虫病


(1)症状:患车轮虫的加州鲈会在塘边离群独游,体色暗淡,行动迟缓,会出翻转打转的现象,车轮虫多寄生于鱼体鳃上,打开鳃盖可观察到鳃上黏液较多,取鳃丝镜检可见如车轮状的虫体来回滑动;

(2)病原:车轮虫和小车轮虫;

(3)流行特点:2~6月最为流行,适宜水温为18~29.5℃;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且易发生继发感染

6.2、小瓜虫病

(1)症状:病鱼鱼体消瘦,体色发黑,游动缓慢,鳃部、体表皮肤粘液增多,鳃上皮肤及体表产生白色的胞囊,镜检可见大量小瓜虫;

(2)病原:多子小瓜虫;

(3)流行特点:每年4~5月和8~9月水温15~25℃时最为流行,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

6.3锚头鳋病


(1)症状:体表有红点,仔细观察可见虫体;

(2)流行特点:对各龄鱼都可危害,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锚头鳋在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故主要流行于夏季

(3)治疗方案:傲虫净,纯中药提取液,不伤鱼不伤水,无需解毒。


内服:拌饵投喂,每一公斤体重用0.2-0.5ml(每瓶250ml拌料80-120斤)连续使用5-7天;

外泼:每瓶250ml液体用200倍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3-5亩。

10、花肝病


(1)症状: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腹部观察肝脏颜色有红白色、淡黄红色;


(2)治疗方案:拌料内服傲苷,拌饵投喂,每一公斤体重用0.2-0.5ml(每瓶250ml拌料80-120斤)连续使用5-7天。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供应批发
铁岭香稻 西门塔尔怀孕母牛 江苏西门塔尔牛市场 红米 铁岭粳米 铁岭粳米 红米 铁岭粳米 红米
相关评论
中国农业网
中国农业网首页
求购大厅
每日行情
展会信息
招商
交流论坛
农业问答
免费发布
供求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