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基本簡介【物種名稱】白鷳【別名】 銀雞、銀雉、越鳥、越禽、白雉。【拉丁學名】Lophura nycthemera【英文名稱】silver pheasant【物種分類】雞形目、雉科、鷳屬。白鷳又叫銀雞,分布在我國南部各省。白鷳因其體態嫻雅、外觀美麗,自古就是著名的觀賞鳥。它們屬於大型雞類。雄鳥全長100~119厘米,雌鳥58~67厘米。頭頂及下體為藍黑色,帶金屬光澤。臉部裸露皮膚呈紅色。頸、背、翅均為白色帶「V」形黑紋。中央尾羽為白色,兩側帶黑紋。跗蹠部為紅色。雌鳥全身棕褐色,枕部具黑色羽冠。雌鳥上體以及翅、尾等多為橄欖棕色;下體灰褐沾棕,自下胸以次,各羽均具暗褐色細斑。食物主要是昆蟲以及各種漿果、種子、嫩葉和苔蘚等。白鷳因其體態嫻雅、外觀美麗,自古就是著名的觀賞鳥。 它們棲息在海拔1400~1800米的密林中,尤其喜歡林下的竹林和灌叢。主要以昆蟲、植物莖葉、果實和種子等為食。一雄多雌,4月份發情;在發情季節,兩頰的裸露部分開始增大,並由暗紅色變為鮮紅色,羽毛顯得富有光澤。雄鳥求偶時,環繞雌鳥步行並有擺尾、擊翅等動作。在地面凹處築簡單的巢,每窩產卵4~6枚。冬季則集體生活。 形態特徵大型雞類。雄鳥全長100~119厘米,雌鳥58~67厘米。白鷳雌雄異色 。雄鳥頭上的長冠和下體全部純輝藍黑色,帶金屬光澤。臉部裸露皮膚呈紅色。頸、背、翅均為白色帶形白黑紋。中央尾羽為白色,兩側帶黑紋。跗跖部為紅色。雄鳥上體和兩翅白色,密布黑紋。羽冠和下體都是灰藍色。尾長,中央尾羽近純白色,外側尾羽具黑色波紋,大多數亞種的外側尾羽亦白,染以黑紋。頭的裸出部分和腳為赤紅色;嘴淺綠色;眼棕褐色。雌鳥上體以及翅、尾等概橄欖棕色;下體灰褐沾棕,自下胸以次,各羽均具暗褐色細斑它在林中疾走時,從遠處望去,很象披著白色長「斗蓬」,被風吹開露出灰藍色的內衣。眼裸出部分赤紅,腳亦紅色,鮮艷顯眼。雌鳥全身棕褐色,枕部具黑色羽冠,羽冠近黑色。